粮食应急加工企业超6成复工,2019-2020中国粮食行业大数据解读
据媒体报道,截至2月16日,37家保供协助机制国家重点企业已复工36家,占97.3%;全国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共计5388家,已开工3415家,占63.4%。其中,小麦日加工能力68.5万吨,已恢复到36.4万吨,产能利用率53.1%;稻谷日加工能力53.2万吨,已恢复到37.3万吨,产能利用率70.1%。
中国小麦生产规模:产量相对稳定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小麦的种植面虽然存在波动,但波动曲线比较合理。2018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24268千公顷,产量13143万吨。
中国小麦生产区域:河南是主产区
中国小麦主产区为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河北省等多个省份,其中河南省为我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小麦产量四分之一。2017年河南省小麦产量3705万吨,2018年小麦产量3602万吨,减少103万吨。
全球水稻生产规模:产量呈波动态势
近几年来,全球稻米产量呈波动态势,除2016年度出现较明显的下降之外,其余同比均有小幅度增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2016年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天气形势较差,非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稻米作物均被天气干燥所影响,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此外,播种面积减少和单产下降也导致了当年的粮食产量下降。
中国水稻生产区域:黑龙江突出粮仓优势
2017年,中国水稻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省份有9个,其中有中国粮仓之称的黑龙江以2819.3万吨的产量排在首位。除此之外江浙地区和两湖两广地区优势明显。原因在于这些地段亚热带季风区,即使冬季光热也较为充足,能够满足秋稻的生长条件。
生产展望:粮食产区集中化
2017年13个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8%,2019主产区累计收购秋粮3722万吨。分品种看,中晚籼稻1708万吨、粳稻838万吨、玉米1065万吨,大豆111万吨。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粮业遵循比较效益规律将进一步向主产区,包括向国家级主产区和各地区域级主产区集中,形成稻米、小麦、玉米、大豆等优质专用粮食产业带。粮食主产区将成为中国农业粮食结构调整的稳定器,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
以上部分内容参考来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艾媒报告|2019-2021年中国粮食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