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走近智能交通的未来

2021-2022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艾媒咨询研究院深入调研相关企业以及投资人士,结合国内外案例,依据艾媒北极星监测系统、草莓派用户调研中心的相关数据和预测模型,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度洞悉,推出了《2021-2022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报告对行业区域发展、企业经营、行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投融资建议。本报告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

2021-2022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
中国智慧交通 中国智慧交通 车辆及道路交通中国智能音箱 中国智能音箱 家用电子产品中国人工智能 中国人工智能 软件 用数据说话

   “走进苏州工业园区,就会觉得道路开阔,视野宽广,交通治理井井有条。”这是大多数园区人的感受。苏州工业园区的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1.8万人、就业人口84.4万人、机动车保有量32.2万辆、单次出行距离约6.5KM,与上海相当。随着交通需求不断增加,园区为何在交警警力配置较少的情况下,仍能在交通治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这和园区早在2009年便开始布局的智能交通建设息息相关。利用信息化手段综合治理道路交通,向科技要警力,向数据要战斗力,园区走出了一条让城市道路更高效、更安全、更符合辖区实际的智能之路。

  智能交通基础建设,向科技要警力

  随着园区居住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想要单纯地依靠人力来实现新形势下的交通秩序管控,并非长远之际,园区很早便思索如何利用科技技术,改善交通环境,提升通行能力。智能交通取决于智能化的基础建设。园区智能交通从智能化发展的基础出发,利用卡口、监控、无人机等先进设备推进智能交通基础建设,通过逐步丰富交通大数据感知层,向科技要警力。

  早在2016年,园区便实现了“两横两纵”主干道和湖东核心区的智能化建设,完成了208个路口的智能化覆盖。截至目前,园区共实现了近400个路口的智能化覆盖,建设完成联网信号机377套,电子警察设备864套,高空监控68套,交通诱导屏43块,违法停车抓拍系统166套,机动车不礼让行人抓拍系统24套,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20套,人脸识别卡口201套,这些基础设施都是园区交警的“眼睛”、“耳朵”,共同为全园区实现智慧交通打牢基础。

  除了基础的智能交通设施建设,园区还结合实际工作不断尝试将新型智能交通设施应用于园区的道路环境,提升道路管理能力。2017年8月,园区交警大队在江苏首次试点行人过街辅助设施。据介绍,行人过街辅助设施包括过街地灯和语音提示柱,是原有“立柱式”行人信号灯的补充,以美观、安全的方式对行人的视觉、听觉两大感官进行适当刺激,可对“中国式过马路”和“低头族”起到明显的提醒作用。

  智能交通软件系统,向数据要战斗力

  2017年12月,园区交警接到一名家长的求助,其孩子在送医路上遇堵,情况危急。接报后民警及时向园区交警大队智能交通控制平台值班人员报告这一情况,值班人员迅速对沿线道路的信号灯提前干预,确保沿线绿波放行,10分钟后患儿家长的车辆抵达医院。2018年10月,苏州国足对战印度热身赛在园区奥体中心举办。在对周边道路条件进行分析以后,通过模拟进、散场时场馆周边路网的人流、车流运行状况得到延误等交通指标,以此判断管控预案的合理性。后期在奥体中心举办演唱会时,基于国足比赛的分析结果,对道路管控方案进行进一步改善,取得良好效果,行人散场时间缩短15分钟,机动车散场时间缩短20%。

  不论是为孩子赢得宝贵抢救时间的绿波放行,还是缩短大型聚集人群的散场时间,都是园区智能交通软件平台建设的成果之一。园区从交通管理和运维的细节出发,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智能交通软件系统,打通城市交通数据脉搏。目前园区建设了集多媒体的信息采集、综合化的信息交换处理、智能化的决策和立体式调度指挥的中心指挥集成系统;实时监控并记录道路运行情况及交通事件,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交通管控能力的交通图像综合管理应用系统;充分发掘现有道路通行能力,并实现了多种信号机设备融合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进行路况信息的实时发布,引导驾驶员合理避开交通拥堵,以最佳路线到达目的地的交通诱导信息发布系统;为交通策略的制定、信号控制的优化及交通组织与管理提供了可视化直观的平台的交通仿真决策辅助系统等。

  “我们在系统综合应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管控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园区交警大队束云峰说。从经验决策向科学、精准决策的转变,从事后总结向事中快速决策、事前预警决策的快速转变,这便是数据赋能的战斗力之一。

  智能交通创新服务,纵深推进凝聚力

  2018年8月,苏州工业园区交警大队在江苏省交警总队、苏州交警支队的指导下,依靠园区管委会协调,结合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政策,深挖交通服务中的“难点”“痛点”,在做强便民服务“实体店”“8+X”项目的同时,顺应“互联网+政务”的新思路,各职能部门联合推出“园区交警E服务”,通过各职能部门数据共享,将交通事故处理窗口服务项目一一搬上网络平台。2019年3月,司机张某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他通过“园区交通事故处理E 服务”平台,在线提交申请道路交通救助基金,24小时后,他就收到了救助基金垫付的72小时内医药费用七万余元。

  “事故在线处理、在线调解、摇号鉴定、事故赔偿计算、救助基金申请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查询等诸多服务功能,都可以在网上办理”园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心主任许静枫介绍说,“如果说园区公安交通警务综合服务中心‘8+X’项目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使群众少跑腿’,那么如今的‘园区交警E服务’则是真正实现了‘指尖’办理业务,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

  互联网+时代,如何进一步提升园区交通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增强为民服务的凝聚力?园区交警大队在充分利用科技与数据力量的同时,还与保险行业合作,“警保联动”,有效提升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家校巴士”护学行动依托苏州蓝盾志愿者协会平台,延伸校园安保服务视角,缓解学校周边上下学交通压力······

  钻研为民服务新途径,是服务大众的有效手段,是园区交警大队信息化建设的大胆尝试,是园区管委会纵深推进凝聚力的深入发展。“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只要心中装着群众,以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方向,那么我们的努力肯定不会错。”许静枫说。

  无处不在的电警设备、从路面到桌面的智能化管理、日益完善的城市交通服务,园区从多个维度为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构筑出了智能屏障,走出了一条让城市道路更高效、更安全、更符合辖区实际的智能之路。今后,园区智能交通系统将按照市局警务大脑的要求持续推进,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2021-2022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艾媒咨询研究院深入调研相关企业以及投资人士,结合国内外案例,依据艾媒北极星监测系统、草莓派用户调研中心的相关数据和预测模型,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度洞悉,推出了《2021-2022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报告对行业区域发展、企业经营、行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投融资建议。本报告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

2021-2022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
中国智慧交通 中国智慧交通 车辆及道路交通中国智能音箱 中国智能音箱 家用电子产品中国人工智能 中国人工智能 软件 用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