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 | 群雄逐鹿!“智驾”成为新能源汽车新赛点
近日,各大新能源车企的年终成绩单陆续揭晓,其中比亚迪汽车表现格外突出。2024年全年,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427.21万辆,海外销售新能源汽车41.72万辆,蝉联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成功登顶全球第一。紧随其后的是长安汽车和奇瑞汽车,分别卖出268万辆和260万辆车。
2024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成绩亮眼的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迎来了里程碑式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在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销数量双双突破了1200万辆大关,这已经是我国连续第十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榜首位置。
2024年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群雄逐鹿的一年,全行业的价格战、技术内卷,新能源汽车企业仿佛在经历一场“大逃杀”。在这场激烈的“淘汰赛”中,有的车企脱颖而出,夺得桂冠;有的则略显落寞,遗憾离场。
开年迎来价格战,“以旧换新”政策点燃市场活力
2024年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就迎来了一场价格战。首先是特斯拉打响“第一枪”,宣布旗下Model 3和Model Y车型降价,随后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长安、哪吒、零跑、小鹏等国内知名车企纷纷加入这场价格角逐,下调旗下新能源车型售价。据央视财经报道,自2月下旬以来,约有10家车企宣布降价,涉及的车型主要是新能源纯电和混动车,价格区间多在10万元到20万元之间,最高降幅接近15%,部分车型降价幅度高达3万元。
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支持力度不减,“以旧换新”政策点燃了消费热情,也促进了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据商务部数据统计,2024年全年汽车报废更新超过290万辆,置换更新超过370万辆,带动汽车销售额9200多亿元。
2025年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也已落地。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明确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更多老旧车辆将被纳入报废更新范围。政策将继续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新一轮汽车“以旧换新”热潮又将来临。
跨界入局,科技大厂也来造“新车”
2024年,汽车行业崛起了一股新势力,小米、华为等科技大厂纷纷跨界入局,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小米SU7凭借高性价比策略成为超级爆款,12月28日,雷军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称:小米SU7全年交付量已超过13万,已提前完成全年所有目标。iiMeadia Resreach(艾媒咨询)获悉,小米汽车的第二款车型YU7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预计将在2025年6月至7月期间正式推向市场。
科技加持新能源汽车,重塑行业市场格局。华为与多家车企联手,瞄准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引领“科技美学”风向。华为鸿蒙智行与赛力斯共同打造的问界M9于2024年2月26日开始交付,并在同年9月推出五座版。2024年8月6日,华为携手北汽集团发布享界S9,首发ADS 3.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从设计美学、空间、驾乘、智能和安全等方面,对豪华旗舰轿车进行全新诠释。2024年4月24日,在2024华为智能电动&智能充电网络战略与新品发布会上,华为联合11家车企成立超充联盟,包括比亚迪、广汽集团、长城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
2025年1月1日,鸿蒙智行官方发布了2024年的成绩单,全年累计交付新车444956辆,成为中国新势力30万以上年销量第一。
“智驾”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新赛点
汽车产业正在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转型,中国乘用车智能驾驶发展迅速,“智驾”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新赛点。
2024年7月27日,蔚来汽车发布全球首颗5nm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其自研图像信号处理器ISP的全链路超感增强功能,使得车辆能在全天候、全场景下进行高效识别,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作出刹车响应,为用户提供更安全、更放心的智能驾驶体验。智能驾驶的研发核心是用数据和与之配套的算力去训练模型,算力和数据的获取需要“烧钱”。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曾用“丧心病狂”一词来形容蔚来在算力方面的布局,并称未来一两年内还会是全球天花板。
并非蔚来汽车一家在追求新能源汽车“智驾”,应该说几乎全行业都在追赶这一风口。从新能源车企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财报来看,不少车企的研发投入甚至超过了净利润。上汽集团的研发投入达到89.6亿元,净利润为66.3亿元;吉利汽车实现了33.7亿元的净利润,研发投入却高达45.5亿元;长安汽车净利润为28.3亿元,研发投入高达46.1亿元。2024年11月18日,在(深汕)汽车工业园举行的比亚迪成立30周年暨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活动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称,拟投入1000亿元用于发展智能化技术,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汽车智能化是行业的大势所趋,而汽车智能化的基础是电动化。国家出台了大量扶持政策,推出多项规范,相信在市场需求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会有可观的攀升。为了满足相应的供电需求,充电桩的建设和汽车电池的研发也势必需要提速,充电桩和锂电池的发展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核心环节。
掌握了技术即掌握了话语权,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形下,除了价格,能够体现产品竞争力和核心技术优势的智能驾驶相关功能是车企另一“制胜法宝”,车企争相加码投入研发、营销宣传,力求脱颖而出,形成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启智能驾驶时代新篇章。
出海之路,路阻且长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的普遍共识,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取得突破、配套逐渐完善、市场趋于成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在走出国门,且已取得亮眼的成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同比增长6.7%。汽车出口再上新台阶,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汽车出口的一大动力。
新能源汽车企业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4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已结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并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关税,于10月31日起正式生效。其中,对已经配合抽样调查的比亚迪、吉利和上汽分别加征17.0%、18.8%和35.3%的关税。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坚决反对,认为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行为。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模式相比海外偏向传统的汽车制造业拥有巨大的成本和产业链优势,虽然欧洲市场的关税增加或将带来短期需求波动,但当前众多国家都制定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短期波动难改新能源汽车的长期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