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电影市场遇冷,根症何在?
艾媒网(dmncds.com)获悉,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2024年国内电影市场今年以来累计票房383.35亿元。其中,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分别斩获80.49亿元、116.41亿元、21.0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9%、下滑44%、下滑23%。自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实现549.15亿的红火复苏后,今年的电影市场似乎又冷了下去,暑期档和国庆档的票房表现不仅不如去年表现亮眼,还同比下滑了不少。这不仅让人追问,今年电影市场怎么了?
诚然,市场运行往往有大年小年之分,在经历了异常火爆的2023年之后,2024年的电影市场遇冷回落在所难免。2023年作为疫情解封元年,消费者出门进入电影院的意愿高涨,加之疫情期间堆积的大量优秀电影作品陆续上映,2023年电影市场的复苏属于情理之中。然而,当消费者外出观影的热情逐渐冷却,伴随着电影生产供应缺口的存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疲软便逐渐显现。
替代消费品的增长给电影行业带来了挑战。今年旅游、游戏、微短剧等替代消费品市场规模都出现了增长,对电影行业造成一定挤压。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同比上升267.65%;预计2027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不仅如此,短视频、短剧的活跃还深刻改变着观众的审美与阅读习惯。当习惯了互联网上快节奏、碎片式、浅层化的信息内容,走入电影院欣赏近两个小时的影片对于当下的观众而言似乎成了一种有负担的深度阅读。
“烂片”似乎在增多,一部分观众们吐槽剧情老套,另一部分观众又为“创新影片”的内容与逻辑硬伤而开骂。一方面,从大盘来说,电影属于青年文化,需要不断的创新。今年的电影中,无论是冯小刚的《非诚勿扰3》,还是葛优主演的《爆款好人》,即使有老牌优秀的电影、演员坐镇,票房和口碑均表现平平,这说明电影创作需要新的题材、新的视角以及新的血液。另一方面,即使观众愿意为创新买单,但作为影片硬件的内容与逻辑若出现漏洞,影片反而会遭到创新的反噬。国庆档的《749局》便因足够“新”,上映首日就收获了1.74亿元票房,但由于内容和逻辑硬伤,从上映第二天就开始了口碑崩塌。
对于中国电影市场而言,从声势浩大的复苏号角到如今悄无声息的回落遇冷,或许并不是件坏事。电影行业可以趁此机会冷静反思,真正的创作者永远能够产出优质动人的故事,战胜市场的周期。目前,尚有51部新片将于年内上映,今年国内电影票房还将进一步缩短较去年的差距,我们期待中国电影仍将会迎来新的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