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成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生力军,融资环境正不断改善

2023年中国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研究报告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外贸B to B将成行业新增长点。未来,第三方跨境收付领域市场参与主体将愈发丰富,跨境B端收付产品和服务更加多元,跨境B to B或将成跨境收付“新赛道”。

2023年中国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

  “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有科技型中小企业56.3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1.5万家,这些企业将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重要作用。”6月5日,在第十一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2024“小企业 大梦想”高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经济师许科敏在发言时说。

  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全国热词。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许科敏表示,目前,我国已经明确八大新兴产业和九大未来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银行贷款难、抵押担保难、直接融资难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痛点与难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活动现场了解到,上述难题正逐渐得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正不断改善。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李子彬表示,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情况不断改善,在数字科技促进下,金融贷款的比例在增加,动产融资的比重也开始增加。我国普惠金融已发展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覆盖率和可得率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成本逐步下降。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小企业带来新机遇

  许科敏指出,在我国,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互为主体,民营企业中九成以上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九成以上是民营企业。2023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为244家。在全国10.3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1.2万家“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5%。

  以前,经常用“五六七八九”来形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作用,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六六七八九”。即贡献了6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和90%的企业数量。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加码,带动民营经济运行积极因素不断积累。

  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新的机遇。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有科技型中小企业56.3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1.5万家,这些企业将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协同推进技术和商业模式双轮驱动创新,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形成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局面,大幅提升了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的效果,已经孕育出一批高成长的四新企业。

  二是,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和金额均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据招投标大数据显示,1-4月份,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和金额累计同比分别增长41%和23.8%,显示民营经济获取市场订单,承接项目的活跃度和竞争力较强。

  三是,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正在发力。目前我国已经构建专精特新高梯度培育体系,累计培育“小巨人”企业1.2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排头兵,分布在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关键细分领域,是补链、固链、强链的生力军,逐步成为我国构建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四是,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有所改善,近期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的估值有所恢复,4月份民营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29.06万亿元,较上期增加了2499亿元,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的整体估值略有提升。百度搜索指数显示4月份信贷业务+小微金融指数为226.0点,较上期增长了17.0点,表明金融市场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趋势向好,释放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正在缓解的积极信号。

  引金融活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银行贷款难、抵押担保难、直接融资难的难题。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为破解这些难题,金融活水正浇灌越来越多地到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更强指出,金融机构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通过设立服务创新、科技创新的专营组织架构、专门风控制度、专业产品体系、专项考核机制,推动信贷资源向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倾斜,发挥了生力军和催化剂的作用。据统计,到3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27%、20%和18%,明显高于各项贷款的增速。

  下一步,金融机构还要继续努力,落地落细“五篇大文章”,加速服务新质生产力。一方面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既是行业自身发展面临的内在要求,也是持续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金融机构要通过科技创新、金融模式和手段,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把更多的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中小微企业,塑造产业链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金融活水。

  另一方面,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数字赋能也是推动金融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机构要在推动支撑数字化、智能化变革的同时,有效利用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重塑现代金融体系,为培育新质生产力企业的发展升级提供稳健的金融保障,也为整个社会产业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劲动能。

  关于股权投资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做法,国科创投董事长吴乐斌概括为“一条运河”、“双轮驱动”、“三链联动”这三个关键词。具体来说,首先,要打通知识和资本之间的层层阻碍,需要从智本(PI、IP)的海洋到资本(IPO)的海洋间修通一条运河,构建“运河生态体系”。第二,实现战略直投和基金投资的双轮驱动。第三,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的三链联动。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彭锐锋从经开区角度,分享了当地聚焦企业投融资需求,以金融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机制。

  一是加大股权投资力度,构建“种子基金+科创基金+产业升级基金+市场化子基金”全方位,多层次的基金支持体系,基金的总规模超过6700亿元;二是拓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制定产业链核心企业“白名单”,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整链授信”等模式,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三是加强企业上市服务,有效发挥北沪深交易所经开区上市服务基地作用,高效助推企业挂牌上市;四是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设立1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有效激发银行的信贷投放积极性;五是创新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依托政务数据、信用数据为企业增信赋能,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2023年中国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研究报告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外贸B to B将成行业新增长点。未来,第三方跨境收付领域市场参与主体将愈发丰富,跨境B端收付产品和服务更加多元,跨境B to B或将成跨境收付“新赛道”。

2023年中国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