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不是降低要求

艾媒咨询 | 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及就业前景大数据分析报告

中国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纲要》将持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产业支柱性引擎作用愈发突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专业迎来发展期。

艾媒咨询 | 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及就业前景大数据分析报告 精品决策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用户需求调研及就业前景分析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用户需求调研及就业前景分析 教育与科学中国高考环境分析与高考志愿填报相关调查数据 中国高考环境分析与高考志愿填报相关调查数据 英国运动和娱乐志愿服务发展状况及志愿者细分调查数据 英国运动和娱乐志愿服务发展状况及志愿者细分调查数据 职业体育 用数据说话

  研究生教育结构布局优化调整的一份重要文件近日下发。

  2023年12月1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坚持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两种类型同等地位、同等重要。

  对于每年数百万考研学子来说,《意见》是引导他们报考、学习、就业的风向标。

  《意见》提出,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到“十四五”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今后大学生考研是选择专硕还是学硕,两者的定位就十分重要,专硕的招生规模不仅更大,也更面向产业行业需求,相应的,学硕意味着投身学术,一些学科的学硕甚至是读博士的过渡。

  现实中,专硕在求职时仍会遭遇区别对待。

  “有的用人单位对学硕和专硕并不是平等看待,他们会认为学硕接受的教育质量更好,以至于有说法将学硕叫‘大硕’,将专硕叫‘小硕’。”北京某高校在读专硕韩亚彤说。

  两种类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保障机制也存在差异。近年来,很多高校不为专硕提供宿舍,专硕学费连续上涨。

  这意味着,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体制机制还需要持续优化完善。

  新增硕士点以专业学位为主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经占了研究生教育半壁江山。全国专业学位授予人数占比从2012年的32.29%增至2022年的56.4%。

  即使在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也已实现反超。

  在12月19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清华大学副校长姜培学介绍,目前,清华大学在学研究生中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别占55%和45%,但硕士生中这两个比例分别为26%和74%。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袁靖宇在发布会上介绍,5年来,江苏全省专业学位博士、硕士授权点比例分别从2.8%、31.9%增长到13.1%、55.1%,形成了分类发展的格局。

  我国已经建成研究生教育大国,2022年在学研究生人数已经达到了365万,超过了美国。

  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从研究人员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来看,我国每百万人口中研究人员数逐渐提升,2020年已达到1585人,位列全球第45位,但与排名前15位的教育强国的平均水平(5641人)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博士生占比1.33%,比十年前仅增长0.22个百分点;硕士生占比7.37%,比十年前仅增长1.77个百分点。

  因此,分类发展是研究生教育结构布局调整优化的有力举措,专家指出,要持续扩大博士生培养规模,扩大基础学科优秀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比例,持续扩大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授予规模。

  《意见》明确对此作出了规定。《意见》提出,新设学科专业以专业学位类别为主。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同时具有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领域侧重布局专业学位授权点。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

  《意见》还提出,学术学位坚持高起点布局,重点布局博士学位授权点。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开展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把基础学科主要定位于培养学术学位博士生,进一步提高直博生比例。

  专硕不是降低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要避免一个认识误区,即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是技术技能“蓝领”人才。

  实际上,不管是学术学位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都是高层次人才,都需要具备深厚、广泛的知识基础。

  《意见》全篇没有出现“应用”“技能”等字眼,亦体现了这一定位。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任友群在发布会上说,强调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区分定位,不意味着把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同于一种技能型人才培养,不能理解成专业学位就是降低要求,不用学那么多,学些操作型的东西就行了。

  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空间很大,可以成为牵引职业教育分类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2022年12月27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时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要持续拓展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同时支持地方进一步创新。比如,支持高水平大学联合重点行业企业招收在生产一线有一定工作经历、特别优秀的高职毕业生,以校企合作项目制方式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一位新东方考研培训业务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近年来,高职院校大专毕业生升学趋势明显,很多考生“专升本”后继续考研,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有利于贯通此类学生的成才通道。

  但由于专硕在就业等方面已经存在被区别看待的情况,探索普通融通、科教融汇更需要强调同等地位、同等重要,且需要稳步推进。

  任友群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也可以按照这十二个字方针积极推进。各省各单位要做好系统分析,把握好本区域本单位的痛点、难点、堵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稳步推进现有体制机制的调整完善,而不是盲目地搞大拆大建。”

  为何学费、住宿存在差异

  分类发展已成共识,但由于我国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时间尚短,在分类培养、保障等方面还要进一步探索。

  比如,在学制方面,近年来,很多高校将专硕2年培养周期改回和学硕一样的3年。

  此前,研究生学制调整的趋势是缩短学制。公开信息显示,199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率先在全校72个硕士点试行2年学制。2004年,武汉大学开始全面推广2年制。2005年,清华大学将所有硕士研究生学制改为2年制。

  然而,2年制研究生的弹性学制改革仅仅实行几年后,国内部分高校以“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为由又重新改回3年制。

  “学制延长,最明显的是增加了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时间。我所学的专业要求专硕既写论文又做设计,以前论文不管是篇幅还是质量,要求都比学硕低,但最近几年要求明显提高。”北京某高校在读专硕韩亚彤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学硕和专硕的培养定位是不同的。学硕是为博士教育输送学术型人才,重点是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训练。专硕则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重点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因此,不能按学硕培养模式培养专硕。

  《意见》从设置、布局、规模和结构等方面对两种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作出了部署。比如在学位论文评价改革方面,提出“鼓励对专业学位实行多元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考核方式(专题研究类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产品设计/作品创作、方案设计等)”。

  

艾媒咨询 | 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及就业前景大数据分析报告

中国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纲要》将持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产业支柱性引擎作用愈发突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专业迎来发展期。

艾媒咨询 | 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及就业前景大数据分析报告 精品决策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用户需求调研及就业前景分析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用户需求调研及就业前景分析 教育与科学中国高考环境分析与高考志愿填报相关调查数据 中国高考环境分析与高考志愿填报相关调查数据 英国运动和娱乐志愿服务发展状况及志愿者细分调查数据 英国运动和娱乐志愿服务发展状况及志愿者细分调查数据 职业体育 用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