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信用卡赴港上市:2017净利润超7亿,上市后是否会发展“业绩变脸”?
港股市场正在迎来内地“独角兽”企业上市潮。近期,小米集团、同程艺龙、美团点评、猎聘网、找钢网等企业纷纷宣布赴港筹备上市事宜。而7月4日晚间,又有一家独角兽企业最终定了选择赴港IPO——51信用卡。
51信用卡冲刺港交所上市
51信用卡宣布将在近日在香港举办正式启动招股认购。本次公开招股将于7月6日结束,并预计将于7月13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按照其IPO招股书的规划,51信用卡将在全球发售1.187亿股,其中香港发售1187.1万股,价格介乎8.5至11.5港元之间,对应募资市值100.89亿港元-136.51亿港元。
51信用卡业务始于2012年5月,当时推出了“51信用卡管家”——一款可以一键智能管理信用卡账单的APP,极大地满足了用户,尤其是多卡用户对自身负债进行管理的需求。随后于2012年8月成立了杭州恩牛作为该APP的运营主体。
据艾媒北极星(bjx.dmncds.com)监测数据显示,51信用卡管家5月的活跃用户规模达500.77万,其中,男性用户的比重超六成,达64.02%。在使用人群年龄占比上,25岁-30岁用户占比最大,达37.93%,其次则是24岁以下用户群,占比为27.93。而在用户收入水平方面,收入在10K以下的用户比重超八成以上。可见,51信用卡管家的主要用户群体为年轻中低收入的男性用户。
目前,51信用卡的业务已涵盖个人信用管理、信用卡科技服务和线上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的一站式个人财务服务,旗下拥有“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51人品贷”、“给你花”等多款APP,成为中国领先金融科技服务集团。
截至2017年12月31日,该公司已经管理累计1.06亿张信用卡,于2017年取得信用卡交易还款总额1085亿元。在同一时期,公司信用卡平台的注册用户达到6200万人,所有的应用程序的注册用户人群达到8100万人。
此外,招股书显示,11家国内外大型券商、银行机构参与了51信用卡上市,其中也有腾讯的影子,腾讯系富途证券为其联席牵头经办人。公司整体市值在100.89亿港元~136.51亿港元,为新晋Fintech独角兽。
2017年净利润超7亿元
目前,51信用卡目前拥有三大主营业务,分别为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以及线上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
营收方面,公司2015年、2016年、2017年的营收总额依次约为8973万元、5.71亿元、22.6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02.9%,与之相对应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约为-1.01亿元、0.53亿元、7.44亿元,已经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与2016年相比,2017年公司经调整后净利润增长超过13倍。就营收而言,2017年与2015年相比增加24.2倍。而1年13倍的利润增幅,正是受益于51信用卡的第三项主营业务——线上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
从收益总额明细可以看出,来自在线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的信贷撮合及服务费,为51信用卡贡献了大部分收入。经计算,这两项服务费在2015至2017年51信用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8.7%、67.3%、71.7%,增长迅速。
上市后是否会发展“业绩变脸”?
51信用卡虽然看似便捷,但是其P2P理财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在监管趋紧的现在,涉及到P2P或者信贷方面的业务也越来越规范,自然也对51的业务产生一定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12月监管部门发布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以及《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之前,尽管促成的大部分贷款产品的年利率低于36%,但51信用卡仍有若干小额短期贷款的年利率超过36%。
51信用卡在招股书中表示,为使贷款产品的利率符合标准,从2017年12月起不再提供有关小额短期贷款等贷款产品,并确保促成的所有新贷款的年利率不超过36%。同时,不再提前从贷款本金中扣除任何有关费用。自2018年2月起,不再提供质量保证计划,并与独立担保公司订立合约,设立由担保公司管理的投资者保护计划。调整后,51信用卡受政策影响的收益占2017年总收益的3.7%。
当下,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潜力仍然巨大。但就目前而言51信用卡仍然存在一定风险,以信用体系做金融,本身就具有信用方面的风险,对于逾期和风控方面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考验着该公司在内的所有信贷机构。
此外,对互联网金融监管进一步收紧的态势下,51信用卡上市后是否会发展“业绩变脸”仍然是未知。而不可否认的是,港股市场金融科技板块发展也在被持续推动着,51信用卡选择赴港IPO自然也会作为其中的一份子。
不得不说,经历乱象丛生中“捞金”后,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扎堆赴美、赴港上市。而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赴港IPO的独角兽企业日子并不好过,国际市场上对国内此类独角兽企业的认可度并不高,比如平安好医生的破发,再如雅生活服务、欣融国际上市首日破发幅度超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