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纠纷报告:视觉中国“黑洞”事件惹众怒,超七成企业应对“版权碰瓷”不堪重负
2019年4月视觉中国(000681.SZ)因黑洞及国旗国徽图片导致的版权维权争议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版权碰瓷”这一企业行为的关注。对此,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了《2019中国企业图片字体版权纠纷专题研究报告》,报告指出,视觉中国“黑洞”版权事件负面舆情持续发酵,令视觉中国品牌形象一落千丈。“版权碰瓷”问题已对中国企业造成严重负担,企业认为版权方存心“碰瓷”是导致版权纠纷频发的主要原因。
视觉中国“黑洞”版权事件致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4月10日晚,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了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讨论与关注。11日稍早,视觉中国网站出现将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设为版权的图片,并注明此图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致电或咨询客户代表,迅速引发舆论关注。
而继“黑洞风波”之后,有网友发现,视觉中国对国旗、国徽等图片也标明版权。此举引发媒体和网友众怒。随后共青团中央发微博质问视觉中国国旗、国徽版权问题更是将事件全面升级。新华网、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发文质疑中国,天津网信办更是连夜约谈视觉中国网站负责人,责令其全面彻底整改。
随着视觉中国“黑洞”版权事件负面舆情持续发酵,令视觉中国品牌形象一落千丈。艾媒大数据商情舆情监测系统(yq.dmncds.com)监测数据显示,视觉中国的言值指数由4月10日的44.3降至4月16日的8.2,网络口碑呈现一面倒的负面态势。
“碰瓷”维权商业模式导致事件集中爆发
近年来,视觉中国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惊人,营业获利居高不下。从财务数据来看,视觉中国的收入主要依靠提供视觉内容和服务,这部分正式被众多企业质疑“钓鱼维权”的部分,其主要方法是“维权获客、维权创收”。
据其2017年年报显示,视觉中国的主营业务“视觉内容与服务”贡献营业收入5.84亿元,占总营收的71.7%,且毛利率达到68.9%。另据其2018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合并营业收入为4.82亿元,其中,核心业务“视觉内容与服务”营收达3.98亿元,占总营收比例高达82.64%。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4月12日-2019年4月12日期间,视觉中国诉讼案件总量达3391宗。其中,视觉中国主体公司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涉法律诉讼14宗,其旗下两家公司汉华易美和华盖创意涉及法律诉讼分别达638宗和2243宗,案由主要为起诉他人公司作品侵权。
视觉中国借用国家版权保护机制,“过度维权”受益模式引发媒体和网民声讨。事实上,视觉中国事件发生以来,包括人民网等多家媒体纷纷发文指出,包括视觉中国在内等多家企业,普遍存在“维权-诉讼-和解-签约”的维权商业模式。
包括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经纬中国创始人张颖等业内人士纷纷曝出,2016年视觉中国已开设研发鹰眼追踪技术,即图像版权网络追踪系统,以追踪公司拥有的图片再网络上的使用情况。同时,视觉中国放出大量无水印原图任由引擎抓取,通过追踪系统追踪“侵权”使用者并起诉索赔。正式长久以来一直推行的碰瓷式维权方式,才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导致本次事件的集中爆发。
对于本次事件,近八成企业认为视觉中国维权方式疑似敲诈。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78.8%的受访企业认为,视觉中国的维权方式属于敲诈,而处于中立认为说不清的受访企业占比则为16.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该类型企业维权模式是否涉嫌违法,有待由司法机关裁决;但受访者出几乎一边倒的情绪看,对视觉中国的行为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怒。
事实上,维权行为不应成为创收工具,而滥用版权获利商业模式依然存在短板,企业更应担起社会责任感。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虽然现阶段社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网络图片、字体等作品版权来源不清晰的问题普遍,容易引起“版权碰瓷”问题。而如视觉中国这类靠专业打官司向企业收取高额赔偿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企业,如果不给客户和行业树立正确主流企业社会责任感,其声誉将持续走低,商业模式必将充满不确定性,很难赢取公众的信心。
处理“版权碰瓷”问题已对企业造成严重负担
报告指出,目前网络上存在大量图片、字体等作品缺乏明确的版权标识,使部分企业或网民在使用时未能充分了解版权归属和侵权后果,而维权企业则针对该现象滥用维权,导致“版权碰瓷”现象频发,对于社会秩序已造成严重干扰,这类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行为也引来公众愤慨之情。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72.4%的受访网民认为行业频发的版权纠纷问题是涉事企业故意而为,此外,分别有23.9%和25.4%的受访企业认为“版权碰瓷”企业的商业模式比较不健康和十分不健康。
另据报告调查结果显示,41.7%的受访企业认为版权方存心碰瓷以牟取高额赔偿是版权侵权问题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受访企业认为,虽然政府和社会一直推行知识产权保护理念,但维权企业滥用版权起诉属于“碰瓷”行为,干扰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的良性发展,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版权碰瓷”企业牟取盈利的形式属于对版权诉讼的滥用,且行径对于大部分企业运营造成负担,不利于其他企业的正常运营发展,该类行为虽然能为起诉方获取高额利润,但行为缺乏社会责任感,也不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良性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在处理“版权碰瓷”需耗费很多精力,“版权碰瓷”问题已对中国企业造成严重负担。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遭遇“版权碰瓷”的受访企业中。44.0%的受访企业认为处理纠纷耗费其超过一半的精力,27.5%的受访企业认为需耗费一半精力。此外,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企业解决“版权碰瓷”纠纷用时在3个月以上;69.0%的受访企业认为处理纠纷已对企业造成负担。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版权碰瓷”起诉企业通过泛滥的版权起诉获取盈利,但处理版权纠纷需要被起诉方花费时间、金钱、精力,无论结果如何都对被起诉方造成极大困扰。企业家的主要精力应该是放在发展上,不应该花在应对无谓的版权纠纷上;结合我国近年经济存在下行的压力环境下,建议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此普遍现象。
此外,报告还指出,目前中国版权维护方面引发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相关版权归属界定、作品版权登记等不明晰,公众甄别版权作品以及申请版权存在困难,未来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版权法规的界定,并简化版权登记程序。另一方面,作为内容使用者应进一步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尊重、保护他人智力成果,购买正版产品或者使用免费的开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