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成网络诈骗新工具 年轻人成为受骗主体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网络的不断提速,“短、平、快”的短视频获得了大众的喜爱,茶余饭后刷刷“抖音”“快手”,成了人们娱乐减压方式之一,网红经济随之不断崛起,而骗子们也纷纷将目光瞄准了短视频平台。
据艾媒网5月8日获悉,4月份,陕西一丁女士通过快手“网红”唐久洋的推荐,下载一个名为“中彩”的App,随后连续充值26万元,几番提现失败后发现上当受骗。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不少犯罪分子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对多种多样的行骗理由进行包装并广泛宣传,再将受骗者引流到社交平台进行进一步沟通,继而实施诈骗。短视频、二手交易等平台,正在成为不法分子引流的新工具。
2018年下半年以来,浙江、江苏、厦门等多地公安机关陆续通报了一批利用短视频平台实施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案例,犯罪分子在短视频平台上以提供网络借贷、测试借贷信用、生日返利、免费领养宠物等多种理由实施网络诈骗。
腾讯发布的《2018反欺诈白皮书》显示,通过对“腾讯110”2018年举报数据的分析发现,年轻人由于生活阅历较浅,防骗意识弱,更易被犯罪分子花言巧语欺骗,28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了受骗比例的65%,正在成为受骗主体。此外,网络诈骗形式多样,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行骗方式也在随时发生变化。男性易遭遇投资类、情感类诈骗,女性易遭遇生活类诈骗,容易被低投入高回报的噱头冲昏头脑。“宝妈”、学生、单身男性防范意识薄弱。
针对短视频平台诈骗案频发的情况,不少短视频平台也纷纷开始出招进行防范。“快手”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快手对于金融理财类的内容监管较为严格,平台上并没有金融理财类的相关个人用户,用户在观看视频和直播过程中如果发现违规内容,可以实现一键举报。
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艾媒报告 |2019中国3·15消费者权益调查报告短视频篇》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5.01亿人,处于短视频平台第一梯队的抖音和快手的用户活跃数量维持在2亿左右。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强势发展,使用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加,短视频的问题也不断暴露,乱象频发影响人们生活。报告内容显示,短视频传播快、受众广的特点给诈骗分子带来新的“机遇”,他们根据网络用户习惯的变化不断创造新的诈骗题材和手段,并借由短视频平台实施网络诈骗犯罪行为。据厦门市反诈骗中心统计,2018年全市接报短视频诈骗警情38起,其中最主要的类型是“返利诈骗”,占比达46.2%,其次是“交易诈骗”,占比20.5%,“交友诈骗”占12.8%。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行业乱象频发凸显了短视频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倒逼其反思自身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平台方需要加强用户维权教育以及对视频内容的审核和监管。
另外,公安部门提示,观看直播和短视频要有健康积极的心态,不要轻信弹幕和评论留言,要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和反诈骗能力,尤其对于有营销推广内容的短视频,不随意添加私人微信或QQ号。发现疑似网络诈骗内容,要及时向短视频平台和公安机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