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热,国办发文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互联网+体育是下一个蓝海
艾媒网获悉,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了10个方面政策举措。其中第三条是:促进体育消费,增强发展动力。优化体育消费环境,出台鼓励消费政策,开展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实施全民健身行动,探索实行学生运动技能标准达标评定制度。
第六条是:改善产业结构,丰富产品供给。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推动体育赛事职业化,支持校际体育赛事发展,加快发展冰雪产业,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
在这样促进全面健身的环境下, 中国体育产业人口和产值将保持增长趋势。
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中国体育产业人口和产值始终呈现增长趋势,预计2025年产业人口将达到5亿,届时体育行业服务业GDP应超过一半。
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看,不断增长和参加锻炼的人群促使体育消费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将达到1.5万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未来随着中国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的不断增加,体育消费市场将有更大增长空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3.6亿人,预计2020年该人数将达到4.4亿人。中国体育运动人群对跑步、健身走、羽毛球、骑行和登山徒步需求较大,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国民积极参与运动健身将促使体育消费细分领域进一步发展。
目前,体育产业已形成上游资源生产、中游产业运营与传播和下游产品到达的完整产业链,同时融合新业态形成了新的经济效益增长极。
互联网+体育成为新趋势。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物联网、智能装备等逐渐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当中。随着“全民健身”的政策全面落实,市民健身需求增加,加入互联网元素的体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智慧体育”现已成为一种新趋势。
艾媒大数据舆情监控系统(yq.dmncds.com)数据显示,系统监测期间“智慧体育”言值数据为55.5,整体舆论偏正面。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智慧体育”是体育产业转型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兴概念,人们在接受它时采取了一个较为积极的态度,为这一行业继续发展提供了鼓舞。同时,“全民健身”和“大赛”相关词汇说明政策解读和企业牵头的活动对于这一概念的普及产生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此外,艾媒咨询分析师还认为,5G的增强型移动宽带应用场景意味着会有更快的网速,为打造“智慧体育”提供了技术支持。阿里体育的“云栖跑”已验证了“智慧体育”的应用场景前景广泛,将会给体育用品、体育竞技等多个细分领域带来变革。
同时,随着用户媒介使用习惯的改变和积极的社会舆论渗透,“体育+互联网”领域有很大几率成为投资新风口。
未来,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在这样政策利好的环境下将迸发巨大机遇:
一、体育电商发展机遇
提高用户购物效率。随着电商迅速发展,线上商品供给过剩,消费者希望降低发现和筛选的成本,如何帮助消费者更高效地买到心仪产品成为消费者新的诉求。
满足用户购物体验新需求。消费升级以后,消费者购买的并非商品本身,还包括商品所传递出的感情、体验、内容等附加值。
营销模式多样化。电商流量红利逐渐消失,为了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传统的货架式电商逐步走向内容化,希望通过优质内容激发用户购物欲望。
二、健身休闲产业链渗透新机遇
健身教练衍生体育培训和体育经纪;健身APP衍生体育中介和媒体服务;健身场馆衍生出场馆服务以及体育用品,而健身用户则会产生体育社交。
三、竞技体育看头好
国内职业赛事表现出了一定的潜力和看头,经济价值高并且体育赛事对群众身心健康发展与体育项目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积极效益。中国体育群众基数大,付费欲望高,参与热烈,体育赛事有充足的收入与盈利空间,但本土赛事与国外知名的体育赛事仍有一定差距,因此需要努力提升赛事职业化水平,提高赛事知名度和吸引力。
附上《意见》十条详细政策: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释放发展潜能。深化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改革,制定体育赛事活动办赛指南、参赛指引,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改革,推动公共资源向体育赛事活动开放。
二是完善产业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已有税费政策,完善体育无形资产评估制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三是促进体育消费,增强发展动力。优化体育消费环境,出台鼓励消费政策,开展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实施全民健身行动,探索实行学生运动技能标准达标评定制度。
四是建设场地设施,增加要素供给。优化体育产业供地,鼓励利用既有设施改造及合理利用公园绿地、市政用地等建设体育设施,组织实施全民健身提升工程,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潜力,建立体育场馆安保等级评价制度。
五是加强平台支持,壮大市场主体。研究设立由政府出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中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建设体育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发展。
六是改善产业结构,丰富产品供给。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推动体育赛事职业化,支持校际体育赛事发展,加快发展冰雪产业,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
七是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协调发展。打造体育产业增长极,差异化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推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系列体育赛事。
八是实施“体育+”行动,促进融合发展。推动体医融合,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指导,鼓励体旅融合,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加快体教融合,引进专业人员和机构等为学校体育课外训练和竞赛提供指导。
九是强化示范引领,打造发展载体。鼓励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加强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与管理,探索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
十是夯实产业基础,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完善体育产业统计体系。